凌友诗:建议在桂山岛填海造地 助港解决居住问题

2018年03月14日来源:大公网

  大公网3月13日讯(记者刘洋)在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来自港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有点特别,她在台湾出生长大、在香港工作,同时也为内地服务,而她带来的三个提案涉及两岸三地。12日,凌友诗做客大公文汇两会访谈,分享了其提案内容。

  “一方面我对国家比较关切,另一方面我也想奉献所学所知。今年我带来了三个提案,一个是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另一个是关于两岸的,还有一个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凌友诗表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言中,凌友诗表示,她关注如何通过填海造地解决港人问题。凌友诗坦言,关于填海造地的提议十分大胆,但却必要。香港的土地短缺有目共睹,据她介绍,香港未来三十年土地缺口约54平方公里,政府难以再开发土地,因为在现在政治环境下难以得到共识,开发任何土地的争议都非常大。因此,凌友诗建议,在桂山岛地区填出60平方公里土地,可供香港168万人居住,其中也包括商业用地。她认为,桂山岛在珠海海域,因此中央可以掌握主动权并做出规划,使其成为香港人进入内地的跳板,如果归属香港政府管辖则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港青到大陆发展的意愿。

  谈及香港问题,凌友诗指出,如今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感低有三大原因,即教育失守、文化宣传缺乏、政府间的密切配合缺乏。她认为,我们对于香港教育主权的掌握并不足够,特别是经历教改之后,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失守;央媒,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在香港出现一定程度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她谈到,内地媒体中众多节目都蕴含了大量对于当代与历史中国的介绍,如果能够取得香港无线免费电视牌照,便能让更多群体看到。另外,她认为,香港虽然高度自治,但不能脱离“一国”,中央在人事与制度上都应与香港建立更多联系,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求完善官员的述职制度。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大多青年人更加认同自己的“世界公民”身份,他们对源于国际地理划分的国家概念并不赞同,而是将公民的责任与道义置于全球化背景中。在这种普世价值观下,国家与民族的概念仿佛已经模糊。凌友诗认为,“世界公民”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来,而经济与文化是不同的,经济可以无边界,但文化是有边界的。文化生活依循传统而来,国家、同胞、祖先等是构成国家的基础,从历史来看,国家也是有边界的。通过国家主权的保护,民族文化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事实上,“世界公民”正在冲击着世界上每一个文化传统,这最终结果将是极度的个人主义。因此,凌友诗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更需要巩固国家的概念,通过国家保护文化传统,同时保护青年人成长所依循的道德标准。

  凌友诗十分认同通过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塑造青年的价值观。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体系且源远流长,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是“修身而利他”的文化,这正是构建和谐世界所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恰能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迷失的、个人主义的青少年拉回来。”凌友诗表示。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