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博物馆的共融之旅——台湾农业乡村观光发展协会北京参访团侧记

2024年09月03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8月24日至28日,台湾农业乡村观光发展协会参访团一行来到北京,通过实地探访、互动讲座和座谈交流等方式,体味北京中轴线所代表的国家秩序物质缩影、理想都城规划范式,以及延续不断的历史脉络;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索北京大运河悠久历史与发展历程,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的辉煌遗韵。

  中轴线文脉贯通两岸 非遗文化共品同根同源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国传统社会包容并蓄的精神信仰和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更与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存在直接联系,见证了中国社会从王朝统治转变为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

营员们乘坐铛铛车走访大美中轴线

  抵达北京的第一天,营员们搭乘北京特色交通工具“铛铛车”,走访中轴线。看正阳门、天安门、钟鼓楼等地,总览祖国大陆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了解建筑群背后的历史事件。最吸引营员维庭的,是一路上气势恢宏的皇家宫廷建筑与富含京味的四合院儿,宽阔平直的十里长安街和生活气息满满的胡同。作为建筑系的博士生,维庭对北京的各式建筑早有耳闻,本次算是慕名前来。亲眼见到后她不禁感慨北京城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宫作为中轴线的核心,是营员们最想打卡的地方。25日营员们穿过太和门,走进紫禁城。钟爱古装剧的营员张有财表示“我记得,这是《甄嬛传》中的场景!”,其他营员不禁回应“没错!《延禧攻略》中也有!”。 不少首次来到大陆的营员表示,虽然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北京故宫,真的来到实地,还是感觉比想象中更震撼,更气派!就读中国历史方向的营员兆霆说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故宫遗址中得到完美呈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定要把这段旅程与朋友们分享!”

营员们参加非遗互动讲座

  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北京中轴线非遗文化互动讲座在台湾会馆拉开序幕。非遗传承人吕铁智亲自授课,向营员们讲解北京中轴线与金马派风筝的渊源。吕铁智展示的中轴线建筑主题系列风筝,绘画精致,构思奇巧,引得营员们纷纷用手机拍摄。他在室内挥杆起舞的碳素纤维风筝,更是引起营员们阵阵惊呼。生动有趣的讲座激发起营员的兴趣,大家都想一展身手,学习非遗制作。营员周堇禧画了一只蓝色的风筝,她说:“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台湾四面环海;蓝色也是天空的颜色,与北京的蓝天相得益彰。”吕铁智走到营员们身边用心指导,以风筝为笔,与营员共同绘制跨越两岸的文化长卷。

  在博物馆领略运河与古蜀文明的千年风韵

  营员们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随时间发展的脉络了解北京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感受千年文脉,聆听运河故事。

营员参观大运河展馆

  “大运河的开凿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富国、强兵、争霸等目的,掀起了第一波开凿运河的热潮。”讲解员娓娓道来,“吴国开凿的胥溪运河、子胥渎、胥浦等运河,基本奠定了江淮间的运河格局。” 展墙上的文献与线路复原让营员纷纷惊讶于大运河渊源之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工程,也更加好奇大运河是如何发展至今。“隋唐大运河原来有这么长啊!”“真是佩服老祖宗的勤劳与智慧!”营员们聚精会神的观察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大运河贯穿五条大江,古人竟然想出来截弯取直的好办法,不但惠及百姓民生,也形成舳舻千里、万舟骈集的商贸兴旺。”营员游智凯感叹道。营员振强说到:“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营员参观三星堆展馆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新亮点,汇聚了12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的265件(套)极具古蜀文明特点的文物,通过 “发现三星堆”“解读三星堆”“定位三星堆”三个精彩篇章,带营员们揭开古蜀国的神秘面纱。

  青铜大立人像、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十节玉琮……这些明星文物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铸造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青铜大立人像姿态高大肃穆,引领着营员们穿越千年时光,一窥古蜀国的辉煌;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夸张而生动,激起了大家对于古蜀文化信仰的无限遐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身青铜像,之前只在书上看过,终于能亲眼见到其全貌,大立人纹路的细腻让我大开眼界,果然不虚此行!”在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就读语文专业的学生钟秉承感慨道。博物馆充满“高科技”的展现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团员的认可,“三星堆文物几年前在台湾办过展览,当时对此仅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展览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准。”

  从古老的大运河到神秘的三星堆,都传唱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大陆对文物、建筑、文化的保存、维护与继承都值得台湾学习,唯有人们重视历史,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下去。”营员们交流着自己的心得,收获满满。此次北京之行,不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更是一场溯源之旅,台湾青年同胞们深刻感受到了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与责任。(文/图 周季彤)

合影

[编辑:李思凡]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