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共推交流合作 一路携手“黔”行——全国台联海外台胞参访团侧记

2024年06月12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来贵州之前、跟实际来一趟之后,看法当然会改变啊!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海外台胞参访团的团员伍碧珍笑着告诉记者。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与想象中不一样”,这句话是记者听过最多的一句感言。

  5月26日至6月3日,由全国台联邀请的海外台胞参访团来到北京和贵州两地考察交流,参访团的28名团员多为旅美台胞,部分来自巴西、香港地区和台湾岛内的台胞。大多数团员是各地和统会的会长、理事,也是在全球各地投资兴业的行业佼佼者。

  5月28日下午,全国台联党组书记纪斌在北京会见参访团。纪斌对海外台胞积极搭建两岸沟通桥梁表示肯定,并希望海外同胞能继续做好“交流使者”,讲好中国故事。

拜会全国台联

  5月29日至6月3日,参访团前往本次考察参访的重头戏目的地——贵州,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族风情等进行考察参访。在北京首都机场,就有团员迫不及待地说:“就是冲着贵州去的,想去看看以前课本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现在是什么面貌。”

  “偏乡苗寨”,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

  苗寨,贵州乡村振兴的典范。6月1日至2日,参访团陆续走访黔西市化屋村苗寨及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若不是亲眼所见及导游解说,团员们很难相信眼前旅游业发达、遍地游客的苗寨是昔日的贫困地区。

  黔西市化屋村苗寨曾是深度贫困村。过去,化屋村因交通闭塞与资源匮乏而陷入贫困,这些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化屋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化屋村有农家乐、有民宿,以及多家苗绣作坊和小商店,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方面,化屋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苗绣、蜡染等手工艺的发展,实现了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振兴。

  当团员们得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化屋村并品尝当地特产“黄粑”后,纷纷要求也要尝尝“领导人同款”,有的团员直接购买打算带给从没来过贵州的台湾亲友尝尝。除了品尝黄粑之外,团员们还走访化屋村文创产品直播间,并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的传统蜡染技艺。

  在化屋村,参访团围绕贵州的乡村振兴情况开展座谈交流,团员们纷纷就这些天的见闻各抒己见。除了深入交流之外,团员与相关人员留下联系资料、商谈后续可能开展的商业合作事宜。

团员购买与品尝黄粑、了解苗族蜡染与传统服饰

在化屋村开展座谈会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在千户苗寨北门入口,数十位苗族姑娘身着传统服装,热情献上迎宾酒。在苗寨两旁的道路上,一家家当地农户开设的小店。有团员询问店主“特产是否可以发往海外”,店主笑道“这些都能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很多游客都会网上下单”。近年千户苗寨以改善苗族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不仅带动周边地区每年高达3000万旅游人次,更为当地百姓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参访西江千户苗寨

  大数据与大健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

  除了乡村振兴之外,近年贵州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贵州是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在基础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贵州还实现了科技创新,依托大数据,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数据与大健康产业,是近年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点。

  5月30日上午,参访团来到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2016年,贵州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些年贵州的基础建设进步飞速,这其中,大数据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合试验区负责数据中心的整合利用,由此加快基础建设进程。综合试验区还推动了传统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推动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应用,比如依托于大数据建设在线医院、服务于民。

  参访团团员、中美论坛双语专栏主笔张一飞,30年前在IBM任职,曾经撰写在线医疗相关的企划,从事相关专业的他对贵州的大数据发展颇有感触。“大数据发展有两个重点,一方面,需要从研发方向往前走,要有前瞻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应用方面要跟着配合,要发展出能服务于民众的应用。大陆有‘后发优势’,这些年在应用上进步很快。”

参访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2022年,贵州发布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热土,如今贵州已经形成集合医疗、药物制造与养老的一条大健康产业链。5月30日下午,参访团走访了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亲眼见证了中药从源头的采摘、到加工、再到分配至全国各地,这一产业链不仅完整、且便捷流畅。

  在参访完制药企业后,参访团与在贵州发展的台胞一同开展了围绕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座谈交流会。在贵州发展15年的台胞余严尊分享表示,自己是因为在一场展会上认识了一位贵州的企业家,第一次知道贵州有一种营养丰富的特产“刺梨”,于是赴贵州了解刺梨产业发展情况,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发现了商机,自此深耕贵州逾十年。

  参访团的团员、农业专家潘忠礼也有类似经历——几年前他就受邀来贵州考察刺梨产业,此次已是他第三次来贵州。他说:“刺梨是贵州的独特物种,营养价值高,目前在海外仍缺少宣传力度。刺梨如何进一步与科学研究结合、推出进一步的健康产品,值得进一步挖掘。”

参访制药企业及座谈交流

  “贵州原来是这样!”

  6天的行程,或许不是太长,但主题涵盖了乡村振兴、产业交流、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除了产业座谈、挖掘更多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外,参访团还参观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及贵州省博物馆,全面了解贵州的天然资源与历史文物;走近了壮阔绝美的黄果树瀑布,见证贵州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毅力。

参访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与黄果树瀑布

  6月3日,参访团走访中国阳明文化园与图云关抗战纪念园,这两个地方均为贵州省对台交流基地,印证着两岸有同样的文化与历史记忆。在中国阳明文化园,团员们与工作人员畅谈两岸文化之同根同源,“台湾有座阳明山,就是纪念王阳明的”团员笑着跟工作人员“科普”。

  图云关抗战纪念园,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历史遗址。1939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至此地,图云关见证了艰苦的抗日史、也见证了无数医护人员的巨大贡献。参访团的团员均曾在历史教科书中完整学习台湾民众曾为抗日、反殖民所做的牺牲奉献,格外有感。

参访中国阳明文化园与图云关抗战纪念园

  在行程的最后,记者询问了团员对于在贵州参访的感想,“跟想象的不一样”“很惊讶贵州原来是这样”,是许多人的共同心声。

  团员伍碧珍表示,“我朋友十多年前来过贵州,知道我要来贵州后一直警告我‘那里很偏喔、很落后喔’。我来贵州这几天,陆续拍了一些照片发给这位朋友,他问我‘这是哪里?’我告诉他,这就是你曾经来过的‘偏僻贵州’啊!我朋友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完全不一样了!”

  团员胡光泰的父亲,曾在贵州工作,而后赴台。胡光泰在1996年时第一次回到父亲曾生活过的贵州,此次是时隔28年后再访故土。“父亲生前一直希望回到贵州看看,所以我就‘回来看看’啦。这一次来吓一跳,贵州简直大变样!”

  十几年前来过贵州的团员陈玉英感慨,“十多年前第一次来贵阳,城市化建筑还没那么多,从贵阳到其他景区都感觉好远、好不方便。这次我们从贵阳到苗寨,走高速都好快!”

  北加州和统会会长、参访团副团长戴锜,则为此行做出了情感真挚的总结。“此次来贵州,有些团员是以前就来过的,也有些人是第一次来。大家久居海外,都知道大陆发展得很快,也都去过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但对贵州,难免停留在以前课本上的印象。原本都以为很偏远很贫穷,没想到如今贵州建设得这么好,而且从一个景点去另一个景点这么方便!这一次行程,可以说是对贵州的一次‘全面科普’和‘全新认识’吧。”

  “我们回去后,会把在贵州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海外的亲朋好友。常说‘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就是把这些真实的见闻,告诉还不了解的台湾朋友,欢迎他们自己来看看。”(文/图 林犀)

[编辑:李思凡]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