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血脉情怀 追寻红色记忆 ——“相约古长安 共圆中国梦”两岸婚姻家庭陕西行延安段侧记

2024年06月06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这是我们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红色之旅。”“这是文化之旅。”5月30日,两岸婚姻家庭陕西行的团员们前往陕北延安,在去延安的路上,团员们表达了对延安之行的期盼。

瞻仰“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延安行第一站,团员们来到了被成为"华夏第一陵"的黄帝陵。在景区内,轩辕殿前阶下右侧,有一方石碑,那是2006年竖起的“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

  碑文记载,1946年台湾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台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公推林献堂等社会各界组成了“台湾光复致敬团”代表台湾民众到大陆,专程赴黄帝陵拜谒,表达其回归祖国怀抱的民族感情和认祖归宗的情怀。但是,致敬团当年遭阴雨阻碍,无奈只能在200里外耀县遥祭,从而留下遗憾。

  时隔60年后,在台湾著名学者王晓波的推动下,在全国台联的大力协助下,原“致敬团”的后人们于2006年将当年“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的勒石铭刻,立在了人文初祖的陵寝前。如今大家伫立在石碑前,听着导游的讲解,重温那段感人的历史。

  “家祭无忘告乃翁”,黄帝陵前,香烟袅袅,团员们在陵前一字排开,虔诚祈祷,鞠躬敬意,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与坚定。“在黄帝陵祭拜先祖,能让台湾孩子们找到归属感!”刘爱霞是兰州人,丈夫是台湾人,夫妻二人在广州东莞工作生活,孩子们在台湾出生后,长期在大陆生活、学习,她说:“孩子们在哪里都像外乡人。”在祭拜黄帝陵后,刘爱霞夫妇感慨,两岸同根同源,同宗同祖,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华夏大地哪里都是我们的家。

了解延安革命史

  在延安,团员们体会了一次红色之旅。枣园革命旧址,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成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并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走过你曾经走过的路,真的来过,才能感受到共产党的不易。”张梅桂是台湾新竹人,随丈夫在大陆生活多年。她表示,在台湾的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知道的也会觉得太夸张了,并不相信。张梅桂说:“我也是经历了从不想来大陆,到走进大陆,爱上大陆的过程。在大陆生活这些年,见证了大陆的变化,知道了台湾的宣传并不客观。希望更多台湾人可以来到延安看看,正视历史,了解真正的大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

  参观过延安革命纪念馆,来自台湾的戴嘉昇感慨道:“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筚路蓝缕革命历史进程,深刻感受到要奋斗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它的奋斗史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也要一直努力,不断拼搏,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体验安塞文化

  在延安,团员们还感受到安塞浓浓的民俗风情。唱民歌、打腰鼓、体验非遗剪纸,大家被安塞文化感染,纷纷参与其中。“安塞文化雅俗共享,它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来自台湾的许丽辉,第一次来到延安,就被安塞腰鼓所吸引,“腰鼓表演力量感很强,男生女生都朝气蓬勃。这次也了解到腰鼓历史也很久远,安塞几乎人人会打腰鼓,腰鼓的浪漫与激情已经根植在安塞百姓的骨血中。”

参观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延安,团员们领略到乡村振兴与变化。脸朝黄土背朝天,黄沙阵阵迷人眼,在来到延安前,这是对延安的刻板印象。当大巴车行驶在平整宽敞的高速上,透过车窗看到两边茂盛的植被,放眼望去绿意盎然,哪里还有黄土的痕迹。大家惊呼这里真的是延安吗?延安的发展变化让所有人惊愕。

  来到延安河庄坪乡村振兴示范镇,团员们被新式窑洞所吸引,纷纷感慨“原来窑洞可以这么舒适。”袁子杰作为大陆姑爷,常年在台湾生活,他说:“在台湾很难能看到这么大规模的村庄,政府统一规划,实现共同富裕,村庄现代化又不失淳朴。大陆的乡村振兴做得真的很好。”他表示,很多台湾人不了解大陆情况,就不能感受到大陆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多么了不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政府的努力下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不仅是延安,大陆的其他乡镇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会把所见所感带回台湾,让更多人了解大陆真实情况。”

在壶口瀑布唱响《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祭拜黄帝陵;重走革命路;体验民俗文化;参观新型乡村,壶口瀑布边,唱响《黄河大合唱》,团员们在歌声中结束了愉快的陕西行延安段行程。特殊的地点承载着特殊的意义,愿延安之行会给所有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这里有我们共同的祖先,我们同根同源、同宗同族;这里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我们要不忘历史、珍爱和平;这里有祖国发展的缩影,我们要共同努力,再创辉煌。(文/图 张唯琛)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