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法治建设 厚植两岸民心——记首次举办的全国台联系统台胞法律服务工作培训班
合影
8月22日至24日,由全国台联台胞部、最高人民法院台湾司法事务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台联系统台胞法律服务工作培训班”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校举办。全国各省级台联负责法律服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及法律顾问、特邀调解员近70名参加培训班。
出席培训班开班式的领导有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郑平,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台办主任邱鹏,全国台联副会长、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苏建平,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刘良辉,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忠明,开班式由全国台联台胞部副部长许玉香主持。
台联系统一盘棋 法律服务开新局
开班式现场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台湾司法事务办公室与全国台联台胞事务部签署《关于建立联络沟通机制的会议纪要》(简称《会议纪要》),开启了全国台联系统涉台法治工作新起点。
一年多以来,依托《会议纪要》建立起台联系统与法院系统双向联动、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16家省级台联在省高院的支持下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贯彻落实举措,7家省级台联与省高院签署了贯彻落实《会议纪要》精神的文件;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台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与最高法台办赴地方法院、台企开展涉台司法工作联合调研;以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等形式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向法院系统推荐特约监督员、人民陪审员等50余位;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见证司法活动10余场;面向台胞台企组织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20余场;组织在京台湾法学学生赴人民法院实习;建立全国台联台胞法律服务总站并组建30余人全国台联系统台胞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开展诉源治理和依法维权活动。
本次培训作为落实《会议纪要》的一部分,是全国台联与最高法在联合培训上首次合作,不仅提供各地台联授课学习机会,也搭建了他们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让台联系统工作人员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提升技能、拓展思路,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服务两岸融合发展、保障两岸人民合法权益贡献力量。
各地台联轮流上台介绍经验
《会议纪要》在福建开花结果。今年,福建省台联与省高院签署《关于巩固深化沟通联络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从搭建互动平台、深化联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等5方面提出14条举措,聚焦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交流、联合调研等制度,积极探索依法保护台胞合法权益的新机制。
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欧阳迪莎表示:“我们的特色是将《意见》推广落实到市、县级人民法院与台联组织,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台联+法院’沟通协调平台。目前,泉州市台联与泉州中院签署协作机制;福州市台联也推动福州中院在台湾会馆挂牌‘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
如果说福建省台联是推广台胞法律服务工作较为全面细致、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那么辽宁省台联则是台联系统内较早开展涉台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开拓者。“2012年,辽宁省台联与省高院联合签发《关于开展台商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后,全省台联系统充分利用该机制为80多家台企100多起案件进行法律援助与调解,为台胞挽回经济损失7千余万元。”辽宁省台联汪丽丽表示。
其他省市台联皆结合当地台胞情况,探索出自身工作特色。比如甘肃省台联助力省高院在全省开展“万名法官联万企”行动,做到“一名法官联系一家台资企业”全覆盖;广西柳州市台联设立台胞法律服务工作站,一年接待台胞来访近30人次,引导涉台法律纠纷中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为在桂台胞提供坚强可靠的法律支持;安徽省台联举办台胞台企法律服务座谈会、涉台普法讲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台胞法律服务需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天津市台联与市高院联合推出沉浸式模拟法庭,组织台胞、机关干部以案例角色扮演形式,阐释法理,提升当事人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邹振球对16家先进单位和2件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希望全国台联系统以此为榜样,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动作为、善作善为,更好服务中央对台工作大局。
郑平讲话
听取讨论后,郑平表示:“全国台联系统涉台法治工作是中央对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台联系统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来访台胞当成‘家人’,把反映的诉求当成‘家事’,以钉钉子精神逐件抓协调促落实,把协助维权的过程变成宣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过程,变成凝聚人心增进统一共识的过程。愿各地台联继续主动作为,用法用情服务台胞台企,总结好经验,找出属于自己的台胞法律服务工作特色!”
诉源治理:台联与法院强强联合优势所在
林微授课现场
邱鹏主任和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微用详实的案例、浅显易懂的言语授课,重点阐述“诉源治理的发展启示与涉台纠纷调解艺术”。授课现场学员与专家们频频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什么是诉源治理?——“简单说,诉源治理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产生,避免不必要的诉讼。”林微言简意赅道出其中要义。
国家为什么提倡诉源治理?——“我国有14亿人口,如果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必然不堪重负。所以我们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也因此,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诉源治理’正式上升为国家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安排。”林微的详细解答让学员茅塞顿开。
涉台调解有哪些渠道?——“可以找法院、仲裁机构和人民调解机构,也可以找台联等群团组织反映诉求,通过调解、和解,用更低廉的成本、更便捷的速度化解纠纷。”听了邱鹏主任的指点和解答,大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台联组织天然具备的亲情乡情优势,决定了台联系统在涉台诉源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是在国家推广“强化矛盾调解和纠纷源头治理”的大背景下,全国台联与最高法在“诉源治理”制度安排中找到合作的最佳切入点,并统筹各自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黎明杰分享
授课现场邀请了台胞特邀调解员黎明杰分享涉台案件调解体会。
2017年入职平潭金融控股集团的黎明杰,于2020年加入台胞薛清德调解工作室,参与金融交易类的纠纷调解工作,发挥台胞调解员“身份+乡情”的优势,增强台胞对调解的满意度、认同感。
“涉台案件经过台胞调解员调解,既能助力法院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又看到两岸同胞间互帮互助之情。”黎明杰说,调解工作有时遇到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反悔或“讨价还价”的情况。对此,他会尽力促成双方当场履行,对无法当场履行的协议主动跟踪回访,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希望未来两岸调解员实现常态化交流,更大力度更高水平保障台胞当事人合法权益,协助台湾同胞了解、亲近大陆司法。
正如邱鹏指出:“《会议纪要》签署以来,全国台联发挥‘台胞之家’优势,及时反馈台胞诉求和建议,在涉台案件审理执行、涉台纠纷调处等方面给予最高法许多支持帮助。最高法对全国台联反馈的情况加强研究、认真改进,并为台联强化涉台法治工作、完善台胞权益保障机制等提供法律专业支持,共同从台胞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把争取人心的工作真正做到台胞心坎里。”
创新涉台司法 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平潭是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它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线,拥有不断优化的涉台执法、检察、审判、执行监管等机制,在涉台法律服务工作上屡屡创新,为台胞台企融入当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平潭台湾创业园考察
台创发展中心经理林美娥向学员介绍平潭台湾创业园内法律服务内容时指出:“园区设有平潭法院自贸区法庭、平潭检察院自贸区检察室、海峡两岸仲裁中心,为园区内创业就业台胞台企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聘任的56名中外专家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其中11位是我们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的仲裁员。”
在平潭法院考察
平潭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里的“台胞服务专区”招牌十分显眼,走近一看,还设有台胞诉前咨询、台胞立案、释法答疑三个窗口,柜台前的宣传册与法律文书表格皆有简、繁体字两种版本,暖心细节拉近了两岸民心的距离。十余年来,平潭法院始终秉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理念,充分发挥司法促进两岸交流融合的作用,在涉台案件审理、“三调三进”涉台解纷模式、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查明协同机制等举措上被评为全国首创。
“‘三调三进’机制也入选2022年福建省诉源治理工作创新举措。三调是指建立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涉台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台企与企业家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支调解队伍;三进是指让台胞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网格,为台胞台企提供精准、专业、快捷的法律服务。”平潭法院工作人员介绍。
许桂荣(左)、徐华(中)、林霞(右)分享
“一位合格的调解员,除了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外,还需有一颗公平公正,能设身处地为双方着想的心,才能理性感性兼备地去调和纠纷。”一路学法、拥有6年涉台纠纷调解经验的台胞特邀调解员许桂荣表示,调解员虽是无给职,也会花费私人时间,但看见双方言归于好,不再纠缠时,就会产生助人为乐的美好感受。这也是他坚持不懈的理由。
融合法庭、台青实习实训基地等工作的开展,同样体现平潭法院在涉台法律服务工作上重视台胞福祉,以专业促进两岸交心交融的用心。
今年6月,平潭法院和昆山法院以“融合法庭”为载体,打造三三“融合调解”创新模式,开创全方位、跨区域、现代化司法协作的新局面。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徐华介绍:“融合法庭能实现法官、调解员、当事人同处一个时空联通的空间融合;实现录音录像、语音转写、调解过程、电子签名、司法确认聚集在一个客户端上的系统融合;实现畅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在线诉调对接渠道的诉调融合,提供最高效、最便利的司法服务给台胞。”
“感谢平潭法院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机会,让我能够深入司法实践,近距离接触大陆司法,这给我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提供更多可能。”平潭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副庭长林霞分享参与实习实训的台青感受,并提到:“平潭法院成立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省级台青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成功举办2期,人数从15人增加至90人,除台胞司法辅助人员、青年干警外,还有国学老师、媒体记者等各领域专家。我们希望通过活动,提高在陆台青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建立其对祖国司法公正的认识与信心。”
考察平潭台胞法律服务工作的实践情况后,学员们皆有感而发地表示:“本次培训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我们要把各地台联、平潭法院好的涉台法律服务工作经验带回去研究,用更主动饱满的精神去将保障惠及台胞台企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邱鹏讲话
真诚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诚如邱鹏所言,“最高法与全国台联的合作情真意切、成果丰硕、未来可期。司法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台联作为‘台胞之家’,要维护在陆台胞的合法权益,而与法院开展合作,用法治化方式维护台胞权益是最好的一个途径。”(图/文 李俞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