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杰出的华裔女性方李邦琴

2016年04月26日来源:新浪博客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毫无例外地要经受各种打磨。而上帝虽然平等地将机会给予了每一个人,但似乎特别地钟爱那些历尽人间的曲折和磨难后,站立起来并取得成功的人。
  能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同命运作不懈拼搏,并能从艰难困苦中挺立起来的女性,往往需要比男人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青春、血泪和生命。因此,许多杰出的女性大约都有苦难的经历,杰出的女性都有拼搏的人生!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性,就是这些杰出女性中的优秀代表——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永久名誉会长,方氏报业掌门人、被美国媒体称为“钢铁木兰花”的美籍华人方李邦琴。
  五月十四日,那是一个很阳光的日子,我们受《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委托,来到美国的旧金山对这位坚强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华裔女性进行专访。 

一、走近慈祥的方李邦琴
  美国旧金山郊外的五月景色宜人。风,柔和地吹拂着绿茵茵的草地,吹拂着那些美丽的不知名的小花,四处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倾慕已久的方李邦琴女士居住的地方走去……
  在旧金山郊外的富人区。我们找到了要去探访的那所大宅院——方李邦琴的家。这是一座占地四英亩的大院子,它就建在一个小山头上。站在客厅,就可以远眺旧金 山国际机场以及起降的飞机。无论是从审美,还是从卦算的角度看,这是一处风水极佳的处所:天空蔚蓝,白云轻移,草木葱郁,蕙风和畅,大院主楼的阳台对面那 蜿蜒的山脉,就像一条从中国飞来的龙,几欲腾空而起,使人不禁联想起这驾龙破雾的人来。
  汽车驶进大院的电动大门,我们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在北美独具特色的院落:院落围墙依山坡的走势而建,围墙上间距相等的汝墙,使人想起中国的万里长城;院 落正中,站立着“兵马俑”复制品,叫人思绪万千。主人在设计建造这座宅院时,她仅仅从中国那浩如烟海的灿烂文化中,选取了有寓意深刻中国古长城和兵马俑!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女主人那悠悠绵长和无比深厚的中国情结!
  知道我们的到访,雍容大方的女主人远远地、轻盈地迎了出来。方太太精神焕发, 1.70米的个子,稍瘦的身材,手脚灵便,看似刚过五十年龄的模样,一点儿也看不出已是古稀之人。我们跟随着主人边往那所大宅子走,边试图从她的眼角、额 头、鬓发上寻找曾经风霜雨雪的印记,但好象看不到什么高龄的地方﹐好象大姐姐一样轻盈地走在前面﹐不知不觉,主人已经热情地为我们打开了大门。
  走进前厅,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圆圆的穹顶下,拾级而下的是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面正中是一个中国古币装饰图案。方太太自豪地对我们说,这是她自己 设计的图案,既象古钱币,又代表着“天圆地方”,她还补充说“我们家族就是方姓,所以也代表了我们的家族。”更为奇特的是,站在“天圆地方”的中央说话 时,可以感到回音绵绵,环绕不绝。呵,俨然一个“小天坛”——又是一个中国的古老特色! 
  在大厅的影壁前,我们抬头看到一座双手微曲地举在胸前、手心向外的慈祥肃立的雕像。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多加思索这座佛像的寓意,方太就面带微笑的介绍说: “有人说这尊佛像很象我,我也很喜欢,她的双手既表明对人是坦诚的(我的手上没有武器),又告诉别人,咱们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太过接近,双手就似乎要 推开了。”听到这样的介绍,我们心中不免一动,这似乎说明了方太的一生:身为龙的传人,奋斗在异国他乡,既坦诚待人,又自尊自爱,既温柔贤淑,又刚毅不 屈。
从大厅内吊挂和摆放的各式各样饰物和工艺品看,方太太虽在美国生活拼搏四十年,但却很“中国”,处处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与外界传媒所描述的 “女强人”形象相去甚远,完全像一个慈爱的母亲和温馨家园的营造者。谈起这些设计和布置,方太太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她自己设计的,甚至其中的 许多饰品饰物还是她自己亲自手工制作的呢!
方太太属猪,所以很偏爱猪的形象,整整两个客厅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小猪的身影,仔细一数,形形色色的猪的造型有62个之多。尤为奇特的是,竟有几只带翅膀 的小猪,其中一只竟然爬上了一棵小树的顶端,高倨于一只蝴蝶之上。正如方太所言,小猪也有幻想,它也愿意飞翔,它为什么不能像蝴蝶一样飞上树梢顶端呢?
  是啊,童心未泯的方太太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爱好、追求、梦想……
  在会客厅,方太太特地给我们介绍了“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该促进会是方太太于2000年1月在旧金山发起成立的,她现在是“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永久名誉会长。说起“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人自豪地说,我们促进会里人才济济,大都是博士、硕士,去 年举办了一次世界范围的和平统一促进活动,每个人都放下身价,积极工作,出钱出力,别看那些搬桌抬椅的,等一开会换上西服打上领带,个个都可以侃侃而谈, 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都为祖国的统一在做贡献。谈到台湾问题,主人说:“有人说我来自台湾,为什么反台湾,我说,我不是反台湾,而是反台独。有些人忘了自己 的祖宗,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是我坚决反对的!”
  方太太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四十多年,完全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她在美国社会是受人敬重的!她是“第一个中国人”被美国社会承认并被美国媒体称为:“家族” 的人!“方氏家族”的称谓,不仅仅是方家人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在美国的成功被美国妇女投票联盟2002年选出可以当总统的妇女之一。但方 太说,她不会去做官,她有自己的事业,同样也忙于社会活动,她当“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永久名誉会长这个“官”,只是因为她有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和民族神圣的情,是为了炎黄子孙的统一大业!
  方太太有个幸福的家庭。夫君方大川是留美新闻硕士,曾担任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少年中国晨报》的社长,在美国拥有主流社会的报纸《亚洲人周刊》和《独立报》 等。他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方以伟20岁出头就担任整个旧金山地铁运输的“捷运公司”的主席,还曾担任旧金山市副市长,现在经营着方氏家族的企业集团。方 太太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亚洲人报》25周年庆典时,大儿子居然能同太空联线,当美国第一个(中国人)太空人――焦立中向全体员工鞠躬问好时,由于在 太空上没有地吸力使得整个人翻了一个大跟头,为此赢得了全体人员长时间的掌声!”她感叹地说:“他的儿子比她做的更好!”二儿子方以岱是方氏企业旗下英文 报纸的顶梁柱。三儿子方以仁是计算机专家。三个儿媳妇也非常能干,分别在方氏企业中各司其职,独当一面。她特别充满感激地说:“特别感谢亲家,给我培养教 育了非常出色、优秀的女儿,给了方家做媳妇。在方家方太太称自己是第五等公民。第一是孙子;第二是媳妇;第三是儿子;第四是狗;第五才是她自己。”说到她 的孩子们,方太就是一位慈祥的老妈妈,说到儿子们的笑话时,她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方太太是个非常有独立性、有个性的坚强女性,她曾经面对一系列凡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对此,她的座右铭是:我绝不跌倒!她说:“作为一位女士,面对的困 难很多,尤其是在海外,参加的是外国人的游戏,是人家制订的游戏规则。”于是她要打入美国主流社会,决心在美国玩自己的游戏,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在谈到 她曾经面对过的困难时,她平淡地说:“没有过不去的困难,我很会自我充实,例如,遇到困难,我会去数数我的花开了有几朵,或者画画,或者在黑夜里独自一人 听雨声……把自己的感情完全放进去,自我调节好,调节到最佳状态,再去面对困难……我这人个性奇特,在遇到小事时,我往往很啰索,但一遇到大事,我反而更 平静……”
  在异国他乡,能够谋生已是不易。然而,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尤其是面对丧夫失子后的痛苦,能够勇敢挺立起来并成就大业的女人又有几个?方李邦琴女士算是凤毛麟角!
  目前,方氏家族的企业已经交由她的孩子们在打理,两个孩子们都搬出去自己生活了,只要一有空,孩子都会来看她。而她则独自一人住在这显得宽大的房子里,由 一位佣人陪伴着。对此,她说她一点儿也不感到孤独,她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平时像普通人一样上街买菜购物。很多人在菜场看到方太太时惊呼:方太太你也来买 菜?方太太自豪地说:“我怎么不能来买菜?我可以亲自挑选我自己喜欢的食品呀!我可不喜欢让人伺候!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呀!”
  说起现在生活,方太太笑着说,一般一年都只过一个生日,可今年正赶上她70大寿,因为各界的要求,一下连续过了三天。提前一天由30多个中国社团组织的, 让我感到非常温馨;生日当天,是家人一起,那天,家中每一名成员都拿出了一道操练了很久的拿手菜,让我感到家庭的温暖与温馨;生日的第二天,美国的主流各 界朋友为她举办了更加盛大的生日庆祝活动,参加者逾300人,豪门世家、多位市长及政界的老朋友欢聚一堂,每个人都上台比赛幽默,使生日会在非常隆重又轻 松活泼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大家对她的热情和爱戴,让“和统会”的魏宏力先生感叹到:“我在美国这么久,看到方太太可是真的第一个打入主流社会的中国人 呀!”方太太为此非常感谢大家!
  方太太现在已经是半退休了,依然象过去那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她总是神采奕奕的,看上去就像50岁上下的人。这也许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热爱祖国,有海洋一样宽广的心胸的缘故吧。

二、开拓生活童话的钢铁女性
  美国是移民在一片土地上建设起来的家园,开拓生活的一个童话。方李邦琴的故事就是这童话中的一章。
                ——乔治·布什(美国前总统)   

  是的,令人敬重的方李邦琴,就是在美国开创神话的华裔强者,就是驾驶着一个日益繁茂的商业集团的驭手。
  就是这个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方李邦琴,凭着她的勤奋、坚韧、自信和雄心,成为了一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钢铁女性,成为了在美国创造加载史册的业绩的华人侨首。美国主流社会《财富》杂志专题报道方太太,并用大幅标题称方太太为――“钢铁玉兰花”。
  我们知道,在美国有不少华人,经过努力拼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能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屈指可数,能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已是凤毛麟 角。而方李邦琴以东方女性特有的聪慧与韧性在美国的主流社会拼得了一把属于自己的交椅,这该是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啊。她成了《旧金山观察家报》创刊135年 来的第一位女性华人董事长,拥有11家报纸,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英文非日报集团。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方李邦琴,是现任美国“泛亚公司”董事长,是美国著名的华人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名副其实的“女中豪杰”,也是美国著名的英文传媒大 亨、方氏报业帝国掌门人。在她的公司旗下除了房地产、印刷业、贸易公司外,还主办了多个英文媒体:《亚洲人周刊>(《Asian Week》)、《独立报》报系《Independent》等。但,又有谁知道她在逝去岁月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有谁知道她过去艰难跋涉并成为开创生活童 话的历程?
  说起方氏家族在美国的办报历史,要追溯到40年前。20世纪60年代,李邦琴认识了方大川并跟着他来到美国。方李邦琴的先生方大川是留美的新闻学硕士,从 台湾到美国后曾涉足《少年中国晨报》、《新生报》、《世界报》。那时,方大川先生时常在报纸上,在演讲中呼吁华人参政,在政治上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方李邦琴和她的夫婿方大川一直梦想自己有一份报纸。他们认为,中文报纸能够聚拢华人、传播乡情,但在一个英语社会中,中文报纸却永远无法 成为主流的声音,美国人看不懂中文报纸,虽然中文报经常刊载华人对美国政府、社会的看法,但要使美国人明白,只有再通过翻译,有如隔靴搔痒。二十多年在美 国的生活磨炼,他们深感要想让主流社会顾及到你的存在、倾听你的声音,就一定要办一张英文报纸,中国人绝不能只在唐人街生存。
  1979年8月,时机成熟了,他们决定扩大服务的对象,除华人之外,还要将韩国、越南、日本等所有在美的亚裔都包括进去。就这样,一份《亚洲人周刊》(《Asian Week》)在旧金山诞生了,并且很快成为所有主流亚裔声音的政要们,所希望参考的资料。
  1987年,他们又买下社区报纸《独立报》(《Independent》)。一年以后,旧金山另一份英文报纸《进步报》因营运不济而倒闭,方家抓住时机, 集中力量,将原为四开的《独立报》改为对开大报出版,面向全市发行,以至涵盖了原《进步报》的基本读者。此后,《独立报》还出版了中半岛地区版。1993 年春季,方家又一举收购了原在芝加哥报业集团名下的中半岛地区覆盖19个城市的11种英文报纸。前后不过11年,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在湾区主流社会生根并有 相当政治影响的庞大报系。据专门统计机构核数,整合后的《独立报》系每期总发行量为50余万份。其发行覆盖了旧金山湾区19个城市,成为全美国最大的非日 报的英文报业集团,仅在旧金山一地就有85%的家庭成为他们的读者。此外,1994年她买下了《芝加哥论坛报》的圣马刁七家地方报纸,1998年8月,他 们又将这七家报纸与旧金山的《独立报》合并,每一份报前都冠上“Independent”(独立),成为全美国非日报的最大报系。早期在办《独立报》时, 他们曾受到了主流的讥讽,认为中国人怎么可能办得英文报?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办英文报纸,而且能办得很好。
  1992年,方李邦琴的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沉浸在丧夫之痛中无法自拔,而是思考如何继承丈夫的未尽事业,不但要全面挑起整个事业的重担,还要为整个美国华人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丈夫葬礼举行后,有很多人捐款并在旧金山州立大学设立了方大川奖学金。方先生之所以为人们所追思,不仅是因为他的贡献,更是因为他的人品。他在有生之 年组织了无数的社会活动。方先生一生的贡献,不仅为美国华人社会所认可,也为美国主流社会所认可。从长长的、自发的送葬的队伍到十几辆义务开道的警车上以 及在同一刻的全市人民的默哀上就能说明方大川先生让美国人认可的程度,也许大家只在极少的电影中看过此情形。由于墓地不是在旧金山,从旧金山到那里要经过 很长一段的高速公路,为此警方将六条高速公路全部封锁,只让送葬的车队通过,可见方先生的高贵地位。为此被人民称为:“总统式的葬礼!”
  2000年3月17日,方李邦琴的一个大手笔,就是成功收购了美国的主流英文报《观察家报》。她成了135年以来这家英文大报的第一个女性华人董事长。此 事成为震动美国,新闻界的特大新闻,主流社会和华裔社区对此反映强烈,让美国主流社会刮目相看。据3月18日的《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观察家报》,一个世纪前,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曾用办报的方法寻找出路,来抵御亚洲移民潮所带来的‘黄祸’,而今,一位美籍华人家族以其经营之道接管了它。该家 族就是方氏家族,他们正驾驭着一个日益繁茂的商业集团。”
  关于收购《观察家报》,方太太现在不想多说,也不想表示意见,她希望若干年后,当那些当事人退休或隐退后,她会把购买《观察家报》的经过写成回忆录,以满足中、外人士的好奇。
  当时,属于赫斯特报系的《观察家报》1999年8月购并《旧金山纪事报》后,就有意将两报合并出版,以期形成旧金山地区大小通吃的垄断局面;但是鉴于两报 合营分享利润的联邦合约未满,赫斯特报业作出将不赚钱的《观察家报》单独出售的姿态,并订出许多不合常情的条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赫斯特报系“心存不 轨”。许多人担忧赫斯特报业会垄断旧金山的新闻市场,因为许多电视台的新闻都是根据日报的消息再加以追踪挖掘,旧金山如果只剩下一家主流英文日报,就会失 去竞争,报道的公正性将会受到影响,亚裔社区的新闻见报率就可能更低。所幸的是,旧金山布朗市长连任成功,加上市议会议长阿米亚诺及联邦司法部反托拉斯小 组的监督与反对,使《观察家报》的求售表态调整为一项实际可行的商业行为,也使得方氏集团能够得尝所愿。
  谈起收购《观察家报》的过程,方李邦琴有着别人从未有过的辛苦和不平,其中也夹杂着许多的失望和希望。这许许多多的障碍中,问题的关键是白人高层不愿意华 人进入到英文主流媒体。但,方李邦琴凭借着美国的反垄断法(即你收购了《旧金山纪事报》,就必须出让《观察家报》),以中国人生性的中特有的执着、韧性和 刚强,终于“要将它拿下来”了!
其实,由于《观察家报》的欺压,方家和《观察家报》的斗争在10年前就开始。在收购《观察家报》成功后,方李邦琴说“为什么你们可以坐在屋里吃牛排,我们只能蹲在外面吃馄饨面?……你们压迫我,不许我买,我还是买到了!”
  就在方氏企业买下《旧金山观察家报》”的当天,该报头版以整版刊出“被出售”(Sold)的字样,美国主流大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均在头版最 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一时成为美国新闻界的特大新闻,惊动四方。当这个消息在华裔和亚裔社区传为佳话的同时,美国主流社会人士的微妙心态与五味杂陈 的滋味此时此际毕露无遗。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原《旧金山观察家报》老板赫斯特家族,当年是狂热排华的倡导者和“黄祸”提出者,而今天收购该报令其易帜的,却正是当年屡遭该报攻击、 歧视的华人!《观察家报》的评论是这样说的:“方家制造美籍亚裔人的历史。从贫穷到富有,再到一媒体帝国,方家有效的政治势力使某些人感到敬畏,也使某些 人感到惊慌……”而另一家颇有影响的《华尔街日报》评论更高:“方家的崛起,从打工到手工印刷工人再到加州政坛幕后不可缺少的人物,旧金山的家庭注意到了 围绕着一个出版业集团的政治角逐-——反赫斯特到逐出赫斯特?一个世纪之前,威廉姆·赫斯特运用他的报刊攻击被他称为‘黄祸’的亚洲移民;今天,一个中国 移民家庭运用他的工具找回了应有的尊严。”
  自从《独立报》收购《观察家报》的消息传出之后,来自亚裔社区的鼓励和支持非常热烈。同时,也在主流社会引起了巨大振荡。对此,方李邦琴女士如是说:“过 去一百年来都是由白人在主导,但是,21世纪中国人也要参与写历史。”她还说:“在美国,我们华人不能只坐在公共汽车的客位上,也要有勇气坐在掌握方向盘 的驾驶座上。新的《观察家报》将会秉持该报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办报风格,但对于亚裔社区的新闻也将会有更多的报导。”
  旧金山沸腾了!美国西海岸沸腾了!美国新闻界为之震动,各媒体纷纷以“改写美国历史的大手笔”、“她将偷走这个世界”等作为标题大加渲染。从这里可以看 出,美国主流社会和华裔社区对此事件的反响是多么的强烈,心理反差是多么的巨大。而作为买主的方氏企业集团董事长方李邦琴,从此成为美国主流社会和亚裔社 区家喻户晓的人物。
  “干事就要干好。”这是方李邦琴女士的口头禅。还有一件有趣的故事,就是她收购中国城即将破产的美丽宫餐馆。这家餐馆被她收购后,经过她的巧妙运作, 被激活了。华人都到这里举办各种大型活动。而她则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利用各种机会,在这里会见各界名流,洽谈生意,策划华人参政和在美国主流社会助选的 各种事宜。具记载,老布什总统到过那里三次。克林顿总统也去过一次。有报道说,美丽宫是旧金山华人的政治客厅,是华人参政议政的大本营,各层政治人物,从 总统、州长、市长、议员都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在这里,方李邦琴女士也接待了许多从中国来的代表团和朋友。  
由于方李邦琴女士在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方面,在对美国社会的繁荣进步,以及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在美华人和美国政府及各界人士 的肯定。因此,她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鉴于她的卓著贡献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旧金山市长布朗宣布2000年9月18日为“方李邦琴纪念日” (Elorencefang Day)。

三、咬破苦难的茧壳化蛹成蝶

  任何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人物的成功都要经历挫折和磨难。有人说,人生就是作茧自缚,然后再一点一点将茧壳咬破,凡是能破茧而出的,都成了美丽的蝴蝶。方李邦琴女士就是一只这样的美丽蝴蝶。
  方李邦琴,原名李邦琴,祖籍湖北汉川。抗战期间随父母在西安,她祖上开有“李大顺”布店,远近闻名。其父李为骧早年赴法国学习铁路工程,回国后随着铁路四海为家。她11岁时随家人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当年在校期间,李邦琴女士可不仅仅是台大的学生会主席,也是全台湾所有大专院校的学生会的总主席。她在1958年青年节的大会上曾和蒋介石先生同台演讲。1960年9月到美国,并结识了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的方大川先生。方大川自幼失学,靠自学考入重庆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来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新闻系进修。后来他在美国创办了《亚洲人周报》、《独立报》和《中国少年晨报》。是公认的亚 裔报业领袖。李邦琴自嫁给方大川先生后遂取现名“方李邦琴”。
  她是在母亲叹息不是个儿子的遗憾声中出世的十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在她小小心灵上总是压着一付担子,自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补给母亲一个高兴。因此,从大陆到台湾这段求学时期,李邦琴总是以好成绩、上好学校来取悦母亲。
  自1960年随丈夫方大川到美国旧金山,以仅有的200美元开始,做一些印刷的小生意。来旧金山的第二年,他们就添了第一个儿子,随后三四年里,又接连生 了两个儿子,方李邦琴只好在家带孩子。那时,他们家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全家五口人全靠方先生一人日夜在外打工挣钱糊口。为了生存,孩子稍微大一点,方李邦琴托朋友找到了一份用老式计算机收款的工作。
  她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英文报社负责给报童分发报纸。有一次,因为她的英文不过关,老板娘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了她。她心里想,你有什么了不起,总有一 天,我要让你另眼看我!(20年后,方太太将此报买下)。后来她到联合包裹快递公司,给送货员分派货单并算帐。工休时,别的姑娘都去喝咖啡,涂指甲油,只 有她还在不停地干,结果她学会了每个人的工种,很快被提升为工头。当时她这样想;勤奋不是一件委屈的事,往往收获最丰厚。
  那时,她的丈夫已经在中国城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印刷厂。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方家的印刷厂刚有一点眉目的时候,她的丈夫于1970年突然得重病住进了 医院,一病就是三年,丈夫病重期间,光是病危通知就有三次。面对三个要吃饭孩子和躺在医院接受抢救的丈夫,加上一个无人管理、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倒闭的印 刷厂,她只好辞掉工作接管了印刷厂。就这样,不懂纸张,也分不清各种字体的她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印刷厂。面对这一切,她必须完全从头学起,几乎是夜以继日地 工作。从此,她开始了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苦心经营着印刷厂和在唐人街开的一家饭馆的艰难历程。
  有一次,她很晚才收工,出来一看,汽车被人偷走了。当时天下着雨,只好坐公交车回家,到家后浑身都湿透了。再看看三个儿子正饿着肚子等妈妈做饭,丈夫躺在病床上期待的目光时,可见当时她的心情是何等的难受!
  另一件事,是在她购买唐人街一家中国餐馆——美丽宫一个星期后遭遇到了黑社会。
  事情发生在60年代,当时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上,有一家中国餐馆,名“美丽宫”。当年这家餐馆是唐人街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因此老板一直想把它卖给一个中国 人经营。信用好,又能吃苦的方李邦琴就成了最佳人选。没想到的是,接管餐馆刚过了一个星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据方李邦琴讲述:“我9点钟来上班,一看所有的员工都坐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脸色都非常沉重。我说什么事情?一个厨师就跟我说,方太太,有一个人拿了一把枪 来找你。哎呀!我一听,这简直像小说一样。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想,如果我现在态度比较软弱的话,我就没有办法再走进那个大门,他们就不再服我。所以我当时 就镇静下来,我说好了,他们是来找我,不是来找你们,你们都回去,照常开门做你们的事情。这时候我站在门口,我说:好,我就等他来,看他能怎么样?其实我 当时心里直发慌,就拼命地想办法,突然想起自己还是当地的防止犯罪委员呢!马上就打电话通知警察局,很快来了好几个便衣警察。我说:你们回去换警服都到我 这里来吃饭。当全副武装的警察再次到达时,马上就有人就带话了,说方太太,其实大家都是误会,他说你走你的阳光道,他们走他们的独木桥,河水不犯井水。我 说我怎么犯你呢?你是谁我都不知道。”这个风波虽是过去了,但给方李邦琴的记忆当是极为深刻的。
  丈夫卧病的日子里,她既要去医院给丈夫送饭,又要独立承担生活的负重,甚至有时打三份工以贴补家用。当年的她,人比黄花瘦,白天要将一千多磅的滚筒纸,推 到机器上去,由于不会用力,多次人随纸筒滚动趴到地上;晚上回家忙完三个孩子的吃喝后,自己才顾得下碗面吃。作为一个女人,个中滋味又有谁能够知晓?难怪 她曾经说;“那时带孩子最艰难时,孤苦伶仃。有谁拉拉我,或者拍拍我的肩膀,替我擦擦汗,我都会记他一辈子。可是那时不但没人给予援手,还要排挤你。我整 天做工,没人相助,自己奋斗站起来。不管压力多重,弯着腰走、趴着走,绝对不能跌倒。为什么呢?因为我属猪,跌倒再站起来好辛苦。”
  用她的话说:“一个女人如果在外露出弱点,男人有两种,身份或学识相同的,就马上会做护花使者,如果比你低一点的,也是男子汉大丈夫,以后好欺负你。所以不能轻易露出你的弱点。”
  方太太在台学习时,学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哪里会料理生活上的事呀!夫君生病那年,方李邦琴去印刷厂,什么都不懂,连支票都不会开,可是她不能露怯,硬着头皮往下走,完全靠自学,边干边学。
可以想象,那时的方李邦琴大概是她的人生中最为艰难,最为无奈,也是最无所畏惧的了吧。她在战胜艰难战胜痛苦的同时,也在战胜来自当时社会某些方面的压力。作为一个女人,一个身处异乡他国的女人,这该是需要多大的定力和勇气才能做到的!
  通过与命运百折不挠的抗争,方李邦琴用自己挣来的血汗钱治好了丈夫的病。方大川出院后,决心自办报纸。他认为:要改变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必须要用媒体 来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唤起在美国的华人起来参政的意识。当丈夫把办报的心愿说给方李邦琴听时,她二话没说,决心用自己所有积蓄来支持丈夫的事业。
  从那时起,方大川经常在报纸上呼吁华人积极参政,号召华人团结起来,在政治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了扩大影响,1978年,方大川又创办了英文版《亚洲周刊》。
  方先生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英文版的《亚洲周刊》上,它是全美惟一的反映华裔人声音的英文报纸。在华盛顿,许多议员们都看这份报纸。方李邦琴对丈夫的事业 竭尽全力支持,当第一份《亚洲周刊》印出来时,他们夫妇举杯祝贺。那时报社里除了方先生外,只有一个菲律宾裔的总编辑,一个经理,一个打字员和一个自由撰 稿人,很多事都是他们夫妇亲自干。
  1985年,方李邦琴的二儿子方以岱23岁时,她买了一份英文小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她对儿子说:“你现在是社长了,把它办成我们华人的报纸。”老 二当了社长后,租了一间地下室,领了一群年轻人开始编印和发行报纸。他们平均年龄才20多岁,但是做得很好。对于孩子,方李邦琴一向认为言教不如身教。方 李邦琴在印刷厂做得很苦的时候,她把孩子都带去,让他们一边做功课,一边帮助工作,孩子们都是在印刷机旁长大的。 
  凡到过方李邦琴宅院的人,也许会对那些孔雀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客厅透明对开的玻璃门上镂着两支漂亮的孔雀;中式客厅大堂的墙壁上也镶着两只五彩的孔雀。可见在方李邦琴的心目中,优雅、漂亮、骄傲的小孔雀是自己当年 的最爱。她喜欢孔雀,不仅仅是因为孔雀漂亮,主要是因为孔雀走路时:抬头挺胸,有着自信和骄傲!她曾经说:“我在来美国之前,像一支漂亮、骄傲的孔雀,过 着受社会宠爱,家人骄惯的生活。生活在我眼前是鲜花和掌声铺就的路,到美国后的最初20年,我一下子就变成了母鸡,要用自己本不坚硬的翅膀庇护着我三个未 成年的孩子,侍候生病的丈夫,后来又要守护着我丈夫创下的家业。丈夫去世后,我又不得不变成一支老鹰,一只为方家事业搏击、战斗的老鹰。”多么形象的比 喻!由孔雀到母鸡,再由母鸡到老鹰,这就是方李邦琴的人生写照!
  1992年4月27日,丈夫方大川带着他未竟的事业离开了人间,他的去世,不仅对方李邦琴个人是个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也是对方氏家族和整个事业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当时,方家的事业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包括报业公司、地产公司和商业公司。在此之前,报纸主要是方大川先生在管,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看法里,担子 主要由男人挑的,方先生一去世,谁能担当如此的重担?那些天,她走到报社、走在唐人街的街头,所有熟悉的人都用惶惶然的目光看着她——一个文弱的寡妇怎么 挑起方大川留下的一摊家业?
  然而,5月1日方李邦琴就上班了,因为公司的员工们等着她支薪,报纸的问题等着她拍板,方家整个家族事业等着她去继续,甚至整个唐人街的议政、整个美华社会由方 先生开创的事业,也在等着方李邦琴去继续打理和推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她内心那与亲人阴阳两隔的悲伤?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华人领袖 的遗孀,所感受到的心灵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对此,方李邦琴回忆道:“我走进公司会议室,所有的负责人看见我进来,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那里面有我的三个儿子,公司除我之外的三个董事,以及其它的经 理和负责人们,都用忧伤、焦虑而又期待的眼睛望着我,我不能让他们看出我内心的伤痛,发现我的脆弱。我坚毅地望着他们,表示着方家还有我!我们公司没有 垮,我们的事业在继续,我和三个儿子们,齐心协力继续起他们父亲的事业。”
  原旧金山市女市长范世丹(译音)对方太太的关爱充满姐妹情意,她对方太太说:“谁说女强人不哭?我现在就给你一个强壮的肩膀,你扒上哭个够吧!”可见方太太的坚忍度了。   
  “我愿做一颗彗星,那怕生命短暂,也要划破夜空照亮人间……”这是她少年时期曾经在一篇作文中写的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在方李邦琴的灵魂深处早已具备了坚忍不拔和刑天猛志。
  1991年,方李邦琴作为旧金山的代表之一,前往白宫参加全国政治领袖会议。当时,美国朝野正在辩论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当时,方李邦琴主张把政 治和经济分开,并带去了几千名商人的支持签名。会议中,有位白宫工作人员突然找到方李邦琴说:“方太太,请您到后面来。”方李邦琴跟他到后台,才发现布什 总统在那里。布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你跟我一起到讲台上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台前一声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到。”布什拉着方李邦琴女士走向讲 台上并对记者们说:“我很高兴地介绍给你们,她是我的好朋友,她刚从旧金山来……”
  这是华人在美国社会得到的最高认可和褒奖!这是我们海外华人的自豪和骄傲!
                        
四、柔情似水绵绵不绝故乡情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为在方李邦琴将要出版的传记序言里这样写到:“她追求并最终实现自己美国梦的经历在不停地向世人诉说——美国真正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
  是的,美国不仅是一片富有生机的土地,也是一片竞争激烈的土地。在那里确实有很多的人用自己坎坷和辛勤,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写下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一页。 方李邦琴之所以成为在美国的亚裔族群乃至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传奇式人物,大概是她的付出比别人更多,代价比别人更大的原因吧。
  然而,这些毕竟是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毕竟不能带给自己永久的欢乐和慰籍。那么,人生中永久的欢乐和慰籍是什么呢?是乡情,悠悠不断、绵绵不绝、难以舍弃的故乡情结!她于90年代就把旧金山旁边的马蹄倪和湖北的汉川搭桥结为“友好城市”,当汉川从县城改为城市时,方太太亲自带马蹄倪市市长前往汉川市祝贺并加强了经贸交流。在方李邦琴生活的宅院里,在她的许多话题中,在她自80年后多次亲近故乡土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长久积淀在这位主人心灵深处对故土的思念,家乡风物的偏爱,对祖国统一的执着的期盼。
  方李邦琴在谈到她在异域他乡拼打时,在谈到她历尽苦难获得成功的事业时,我们发现她表现出的是那种淡然坦然的神情;而在谈到祖国、谈到她的晚年生活和可爱又争气的孩子们时,她的眼里流露出的更多的是慈祥、母爱和亲情、乡情。
  是啊,往事虽然如风如烟,但我们总也抹不去留在心中的记忆。然而最难消停、最不易挥去的却是故园亲人的面孔和家乡的山水。也许主人那仁慈、博大的胸怀和挚热、恒久的爱心的源头,就是来自于中国人的血脉的缘故吧。
  我们坐在主人的身边就像坐在自己的慈母身边,听她讲述关于“血脉”故事:“虽然我在美国生活了40多年,我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在美国出生,但我们身上流的永 远是中华民族的血,这一点无法改变。我父母为生下我这个女孩曾有过些许遗憾,我生下三个儿子却欣慰无比,方家事业后继有人!”此刻,我们在想,方家事业后 继有人的话语背后,除了欣慰以外,更多的应该是龙的传人所寄托的希望。
  梅花香自苦寒来。方李邦琴在事业上成功了,她没有辜负她祖先和她的夫婿,她的晚年是幸福的。然而,她的心事还远远没有完结,她总是感到自己还有未竟的、更大的愿望和事业——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
  正是基于此,2000年1月,在方李邦琴女士的倡导和发起下,“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美国旧金山诞生了。同年8月,她出席了在欧洲召开的“全球华 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当时,她在会上发言说:“我要为中国和平统一摇旗呐喊,两岸只有和平统一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振兴,21世纪是华人世纪的理想 才能真正实现。”这是一次引起世界范围内华人同胞关注和重视的会议。
  当被问及:“您是北加州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誉会长,您觉得做这个会长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她面带微笑地答道:“我一生的愿望就是中国将来能够统一,参加北加州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时候,我当仁不让做会长,因为我的业务太忙了,我一直做幕后支持他们 的工作。北加州和平统一会是在湾区会员里面大概50%已经拿到博士,80%以上都是大学毕业,大部分是久居美国曾在台湾受教育的人,是一个知识分子集合的 地方。我相信能够看到中国统一不但是我这一生的愿望,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被问到:和平统一促进会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时,方李邦琴说:“我们现在常常与全世界的和平统一会联合在一起,我们互相来讨论怎么样能够从侧面推动两岸坐下 来直接对话。我们常常有各种不同的会议,我们常常在一起。如今连战的“破冰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北加州和平统一促进会有一个 特殊的使命,希望把我们的理念打入美国主流社会,使美国主流社会了解中国和平统一对中国是有利的,对美国也是有利的﹐这就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任务。”
  此外,主人在专门谈到她办报的初衷时说:“中国人、亚洲人如果在美国没有一个声音的话,我们永远受别人的摆布,我们必须要让美国当局和主流社会听到我们华人的意愿和声音。”
  在谈到对祖国的牵挂时,她用非常形象的话语盛赞祖国大陆的发展和变化,她说:“第一次在1980年的时候回来,那时候回来就像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那时候感觉中国伸出非常温暖的一双手迎接我,我握那双手的时候感觉比较孱弱没有力气,等我再次回来的时候,同样一双温暖的手迎接我,那时候的手非常有力,手 上长了很多老茧。最近这几年我多次回来,同样的一双温暖的手来迎接我,这双手已戴满了宝石和钻戒。”
  多么可爱可敬的人!自己的事业成功了,不仅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清福、含饴弄孙,却一直在深切的关注着祖国的和平统一和家乡的经济建设。
  到这里,我们完全理解了方太太为什么要在她的宅院和居室中摆布和装饰那么多与祖国文化有关的饰物了;为什么多次来祖国大陆探亲考察的原因了。原来是龙的传人血浓于水呀!
现在,方太太虽然处于半退休状态,有比较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但,按她自己的话说,“我的字典里好象没有寂寞这个词。”是啊,主人怎么会寂寞?清闲时,她或是读书画画,或是听风观雨。主人的生活是充实的,是雅致的,主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执着的、热烈的。

  当我们采访完方李邦琴,走出她那让人充满敬意和神秘的大宅院时,已是晚霞满天。她送我们出来,我们感到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送她的儿女。那种依依惜别之情真是难以描述……
  当我们将要沿着来时那蜿蜒的山路归去的一刻,回首再次挥手向主人致意时,发现天边那胭脂般的夕晖铺满了山川,铺满了院落,映照在主人的身上。我们看到这位 让人崇敬的前辈站在晚霞中,就像披上了一袭胭红的纱巾,是那样的容光焕发,是那样的神采奕奕,是那样的坚定自信。使我们感到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在燃 烧……
汽车发动了,我们兴致勃勃地打开车上的录音机。呵,那首方李邦琴女士百听不厌的《大中国》的歌曲骤然响起,中国歌手高枫那欢快、深情的歌喉有如长江黄河的涛声,不绝于耳……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中国祝福你/你永远在我心里/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
我们坚信,今后无论我们走到那里,我们都会用我们母语将这首歌子唱下去!
  再见,敬爱的方李邦琴女士!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人一定会以你为楷模,沿着你的路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将你不懈拼搏的经历、你坚忍不拔的毅志、你宽阔博大的仁爱、你热爱祖国的情怀、你用不言败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
[编辑:林雪]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