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交融 文脉相连——2025年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宁夏分营活动侧记
开幕现场
近日,2025年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宁夏分营在银川阅海滑雪场盛大开营。此次分营以“冬览塞上·筑梦同行”为主题,来自台湾淡江大学、科技大学、中原大学、政治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台青,以及来自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陆高校的4名台胞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在银川市、中卫市、吴忠市等地感受冰雪文化、体验西北民俗、开展主题研学、参访特色产业,领略塞上江南的独特魅力和风土人情,感受这片热土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塞上冬韵:冰雪与黄沙的诗意邂逅
冬日的塞上江南,黄河如一条温柔的丝带蜿蜒穿过,将冰雪与黄沙交织成一曲浪漫的协奏曲。银川的冰雪经济正如冬日暖阳、悄然升温,将“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吸引了无数目光。而在这片冰雪天地中,台湾青年们的到来,为塞上冬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彩。
开营首日,台青们在银川阅海滑雪场上尽情驰骋,开展破冰活动,体验西北独特的冰雪文化,尽情释放青春活力。陌生的隔阂在冰雪中纷纷融化,取而代之的是默契与友谊。台青张同学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宁夏,期待和大家一览祖国西北的大好河山,解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台青李同学直呼“过瘾”:“宁夏这么好的地方,真应该早点来!”林同学则笑着回忆自己滑雪时的“狼狈”瞬间:“虽然摔了好几跤,但画面被朋友拍下来了,成了最难忘的回忆。”雪场上,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将这一刻的欢笑定格成永恒。这个冬天,银川这座“塞上湖城”变身“塞上冰城”,给远道而来的台青们留下了难忘的“第一印象”。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黄河交汇处,曾因风沙肆虐被称为“沙魔”重灾区。为抵御沙漠扩张、保护黄河生态、保障包兰铁路畅通,当地科研人员与治沙工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了“麦草方格”技术,成为全球治沙史上的里程碑。这项凝聚劳动智慧与科学探索的“中国魔方”,不仅改写了沙漠命运,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站在沙坡头的黄河岸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境跃然眼前,台青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在专家的悉心讲解和指导下,台青们亲手扎制麦草方格,感受生态治理的智慧与艰辛。每一根麦草,都是对沙漠的温柔抗争,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营员们体验扎麦草方格
冰雪与黄沙交织,青春与自然共鸣。台湾青年们用脚步丈量着宁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用心灵感受着它的温度与脉搏。
团结之乡:美食与花儿的香醇之约
在吴忠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台青们聆听了各民族共建和谐家园的动人故事。
羊杂碎汤浓郁鲜美,羊肚、羊肝、羊肺在汤中翻滚,浇上一勺辣椒油,香气扑鼻。这道被誉为“吴忠一绝”的特色美食,令台青们一边“细品”,一边赞叹。
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桥梁。台青们步入吴忠市利通区石佛寺村的一处农家小院,与村民们一起制作传统美食馓子、油香和饺子。面团在手中传递,情谊在心中流淌。
台青认真学习制作当地特色小吃撒子
“园子里长的是绿韭菜呀,你叫它绿绿地长着……”台青们双手轻拍、身体微晃,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山花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德勤老师学唱西北民歌“花儿”。???
“花儿”是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歌形式,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礼赞与对生活的热爱。
一曲唱罢,大家纷纷感叹:“‘花儿’的旋律让人意想不到,如果用两个词形容,大概是‘优美’和‘震撼’!”??“西北‘花儿’的情绪起伏更大一点,台湾山歌则更加洪亮。”台青潘同学说:“音乐可以跨越海峡连接彼此,让我们触摸到共同的文化根脉”。
农家土炕上,台青们细细品尝亲手烹制的美食,围着炕桌分享着一天的见闻与感受:“无论是美食还是花儿,都让我们更加亲近这片土地,也深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与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民族团结的故事将继续书写,共同繁荣的未来将给每个人带来更多的欢笑。
文脉同契:光影与砂砾的文明溯源
元宵佳节团圆之夜,银川市花博园上,十二花神灯次第盛放——春桃吐艳、夏荷滴翠、秋菊傲霜、寒梅幽绽,每盏都凝结着农耕文明的时序密码。台青们一同前往观赏花灯,火树银花、凤箫声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忽闻金铁交鸣,打铁花的匠人挥动木勺,将熔化的铁水泼向特制铁网。金红铁汁与钢丝相撞,瞬间迸溅出万千流星,在夜空中织就璀璨星河。“这打铁花比烟火更震撼!”台青们举着手机连声惊叹,看千年非遗技艺在寒夜绽放出永不凋零的金色牡丹。
在中卫市影院内,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巨幕点亮台青们的期待。当哪吒顶着标志性“烟熏妆”登场,台青徐同学脱口而出:“真古锥(闽南语:可爱)!”太乙真人骑着飞猪出场引发全场爆笑,看过《哪吒1》的台青黄同学笑言,这是他最喜欢的角色。当哪吒与申正道打斗时,3D特效仿佛将整个影厅卷入风暴中心,让人不禁屏住呼吸、心跳加速,台青们纷纷表示,《哪吒2》的特效“真的很赞”。散场后,台青孙同学仍心潮澎湃:“西游记、封神榜等都是两岸耳熟能详的中华文化元素,如果两岸能够加强合作、用共同的神话IP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能震撼世界!”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工坊内,台青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手工体验,中华文明在指尖流淌成具象形态。掐丝珐琅的流光溢彩、沙粒堆砌的山水意境、中医药文化的古法技艺,让他们惊叹不已。台青黄同学戴上手套,跟随药师学习制作中药香囊:“我很喜欢这个中药香囊,不仅有助眠的效果,还散发着好闻的香味。”台青徐同学则专注地将彩色细沙注入玻璃瓶,贺兰山的轮廓随沙粒滑落逐渐显现:“原来大漠孤烟真能装进方寸之间。”掐丝珐琅工作台上,金丝在蓝釉间游走,勾勒出的不仅是中华传统纹样,更是两岸共享的文化基因。
台青学习非遗沙瓶制作技艺
8天行程,台胞青年用脚步丈量宁夏大地,在闽宁镇镇史馆见证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在花儿的歌声中聆听各民族共建和谐家园的动人故事,在“共冶一炉”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品味家的温度,更在贺兰山岩画和西夏文字的神秘深奥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当台青们将非遗手作、枸杞特产、文创玩偶等装入鼓鼓的行囊,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物质馈赠,更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贺兰山的风掠过青年们的衣角,阿里山的云遥望塞北的星空,两岸青年相约:“以文化为舟,以认同为帆,共赴民族复兴的壮阔江河!”
塞上寒风吹不散赤子热忱,黄河冰封冻不住血脉深情。此次冬令营在宁夏首次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岸青年搭建起一座跨越海峡的心灵之桥,更为台湾青年打开了一扇了解宁夏及祖国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崭新窗口。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张同学表示:“这次冬令营宁夏之行,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之美,也切身感知到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的宁夏魅力。”回去后,他将向岛内青年分享在宁的经历和感悟。(文/图 宁夏台联)